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显示一个国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指标,除了贸易总量,还包括这个国家是债权国;货币普遍被认为可以保值;有开放的、充分流动性的金融市场
  【财新网】(专栏作家 陈晋)就在最近一两年,人民币在中国大陆境外使用的现象突然增加。香港银行已经开设人民币储蓄账户,人民币债券市场也在香港迅速发展。中国的部分国际贸易以人民币计价。自2010年8月,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已经带头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中的一种货币。中国很快会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所以有人预计,人民币将在十年内超越美元,成为第一号国际“硬货币”。

  为此,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经济教授杰弗瑞•弗兰克尔(Jeffrey Frankel)在10月6日试图澄清一些不同用词的意思,回顾历史,最后谈个人看法(关于弗兰克尔的简历及其在肯尼迪学院的国际经济学课程,详见第二本《哈佛经济学笔记2》第一章《开放经济学》)。

  经济学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曾经在1984年发表文章认为,国际货币的地位有很强的惯性。 美国经济总量按GNP计算在1872年就超过英国了,但美元到1946年才在所有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中超过英国。

  但是最新的研究结论与克鲁格曼30年前的观点相左:一种货币赶超另一种货币的时间没有那么长。在世界一战结束的时候,即20世纪20年代,美元就已经对英镑形成威胁,基本成为国际货币了,因为那时美国的国际贸易总量已经超过了英国。

  显示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指标,除了贸易总量,还包括:这个国家是债权国,而不是债务国;货币普遍被认为可以保值;这个国家有开放的金融市场;这个金融市场既有广度和深度,也有充分的流动性。

  弗兰克尔区别两种用词:“形成威胁、成为对手和赶超”与“超过、取代”不同。美元在20世纪二十年代就成为英镑的对手,在世界二战以后超越了英镑。如此看来,当条件具备的时候,超越的过程比克鲁格曼想的要快很多。

  在20世纪,美元是国际货币的三种国家货币之一,另外两种是日元和马克。日元和马克在上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也成为国际货币。

  弗兰克尔回顾这段历史后指出,1971年,美国国际收支出现问题,美联储的黄金储备急剧减少,尼克松总统被迫单边停止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这就是著名的“尼克松冲击”(Nixon Shock)。各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开始相对浮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解体了(关于事件背景,详见第一本《哈佛经济学笔记》第38页《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与嬗变》)。 此外,在1999年后欧元取代马克也成为国际货币。

  弗兰克尔还提醒人们一段与货币地位变化相关但经常被忘记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人们认为日元和马克已经成为美元的对手、大有超越美元的势头的时候,日本经济却一蹶不振,进入“失去的十年”,相对实力逐渐减弱;而马克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欧元取代。

  事后看来,日元和马克20世纪90年代初在所有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中的比例达到最顶峰,以后就呈现下降趋势。天有不测风云,被人们预计要发生的事情(超越美元)并没有发生。

  弗兰克尔说,人民币的情况与美元超越英镑、日元和马克没有真正超越美元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政府鼓励人民币在国际范围的使用。与中国政府做法不同的是:日本政府和德国政府并没有主动促进这些货币的国际化。对这些国家来说,出口的重要性远远大于金融市场的利益。

  一个国家货币成为国际硬货币意味着货币升值,这会打击出口,虽然这个国家的金融部门有可能会从货币国际化中获利。日元和马克走向国际化的趋势实际上是违背政府初衷的。

  美国政府在20世纪初也没有任何鼓励美元国际化的动向。在1914年后的美国,大多数美国人或者不关心美元的国际化,或者反对美元国际化,只有极少数美国精英倡议美元国际化。这些人以本杰明•斯桩(Benjamin Strong,美联储纽约分行的第一届主席)为代表,正是那些在1910年主张设立美国中央银行的那些人(美联储到1913年才真正成立)。

  弗兰克尔揣测:出口对中国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除非主张人民币国际化的少数中国精英想通过人民币国际化达到其他目的,就像当年的美国人斯桩一样。

  弗兰克尔说,“目前中国政府仅仅鼓励人民币在境外的国际使用,我们并不清楚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政府在不久的将来会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取消资本管制,允许人民币升值从而达到经济转型的目的(减少出口依赖、增加消费的新增长模式)。可以肯定的是,仅仅提倡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不开放国内金融市场,还不足以使人民币真正的国际化。”

2011年12月13日 发表于 财新网

话题:



0

推荐

陈晋

陈晋

167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驻波士顿特约记者,《哈佛笔记》专栏作者。她曾任《世界时报》(WorldPaper)记者和研究员,哈佛商学院研究员,网络杂志《视角》(Perspectives) 的资深编辑,学生杂志《哈佛评论》(Harvard China Review)主编和主席。2007年她获OYCF-Gregory Chow Teaching Fellowship教学基金的支持,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教授短期课程, “经济报导:问题分析和评论员文章”(Economic Reporting: Issue Analysis and Opinion Pieces)。她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经济,社会问题及公共政策。2002年她从哈佛大学获亚洲研究硕士(MA),1997年从波士顿学院获商业管理硕士(MBA),1995年从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路易斯克拉克学院(Lewis & Clark College, Portland, OR)获数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BA)。她和先生及两个孩子住在美国麻州剑桥市。

文章